江苏邳州:点燃双增收“新引擎” 解锁乡村振兴“三个密码”

徐州日报 2025-05-08 15:58

从邳州市区沿250省道一路向北约25公里,“邳州炒货”之乡邹庄镇跃然眼前。

近年来,这颗镶嵌在苏北大地上的活力乡镇,以“强富美”为目标,深耕传统产业、创新布局,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的喜人景象,正成为邹庄镇最生动的注脚。

邳州炒货

富民增收的“金钥匙”

邳州炒货,这一传承近50年的传统产业,如今已发展成枝繁叶茂的经济大树。全国10万从业者、4万余家零售门店、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邹庄镇作为发源地功不可没。全镇近7万人口中,有5万人投身炒货行业,1.2万家店铺如繁星般遍布全国。

“邳州炒货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邹庄镇党委副书记汤先宁感慨道。

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为村集体增收作出更大贡献?邹庄镇的答案是: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镇领导先后多次南下北上,招引知名企业,尤其鼓励从邹庄镇走出去“骄子”们回乡创业。

在众多招引对象中,南京诺一食品公司成为邹庄镇重点招引对象。该公司老板韩召连,邹庄人,现年60岁,是“邳州炒货”的第一代拓荒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辗转南京、上海等地打拼,将小小坚果生意做成大贸易,在业内享有盛誉。

起初,面对家乡抛出的橄榄枝,韩召连犹豫不决。转机出现在江苏省委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韩家村后,村第一书记胡杰主动登门,以诚意和资源打动了他,最终促成投资4300万元的优麦家项目落地。

由南京诺一食品、省委驻邳工作队和镇政府联合投资的徐州优麦家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坚果加工生产。占地30余亩的优麦家食品一期工程4月份已经投产,预计年产值过亿元;二期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计划9月投产,届时年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

徐州优麦家食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厂房封顶。 本报记者 赵亚 摄

“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邳州炒货产业形象,助力邹庄休闲食品产业迈向新台阶。”汤先宁信心满满。

目前,邹庄镇正全力擦亮“邳州炒货”这块金字招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韩家村通过发展瓜蒌种植,以土地入股和分红模式,为村集体年增收7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鲜切花产业

绽放“美丽经济”

富民强村,提速增效,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根基。

邹庄镇在激活传统产业的同时,还围绕“两增收一提升”重点工作,探索出一条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其中,6村联建的鲜切花产业便是其中的新动能。

5月的邹庄镇,花香四溢。位于小楼村的鲜切花产业园,6座占地近80亩的温室大棚宛如银色巨龙蜿蜒排列、蔚为壮观。62岁的小楼村村民孟艳正在棚内麻利地掐苗,“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也没啥事,就来基地干活补贴家用。这里的工作也不累,主要就是掐苗,平均一天能挣100多元,比闲着强多了!”

邹庄镇共有5个鲜切花基地,鲜切花种植1000余亩,种苗500余亩,分别位于韩家村、小楼村、沙埠村、孟楼村、邹埠村,由邳州市明瑛家庭农场运营,已辐射韩家村、小南庄等村的40多户村民从事种植和育苗工作。目前,鲜切花种植和育苗产业发展势头较猛,国内国际市场“钱”景良好。

明瑛家庭农场的主人王崇民,也是回乡创业的能人代表之一,“花苗主要销往海南、北京等地,部分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亩均年收益3万元—4万元,每年带动1000多名村民就业。”韩家村育苗产业园由韩家村和石东村利用省帮扶资金共同建设,转租明瑛家庭农场经营,每年为两村各带来12.5万元收益,鲜切花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村民和集体双增收,真正实现了“一朵花富一方人”。

特色产业

富民强村路上风向标

花开似锦,果香四溢。鲜切花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帮助村民致富的蔬果项目也纷纷开花结果。在沙坪村,浓郁的番茄香扑面而来,采购商品尝后不时发出“小时候的味道”的赞叹。

走进沙埠村番茄基地,低矮的温室大棚里,“老牌402”番茄红艳欲滴,沙瓤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这可是‘小时候的味道’!”种植户丁光部捧起一个拳头大的番茄,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正在摘果装箱的丁光部,是沙埠村有名的种植户,种植番茄已有40年的经验。“村里的土地都是沙土,最适合番茄生长,我一直种植老牌番茄,近几年镇里还派技术人员来指导品种改良,现在的口感更好了,你尝尝!”丁光部一边介绍番茄的特点,一边给记者递过来一个大番茄。扮开番茄,瓤籽分明,阳光下沙沙的瓤,如一粒粒金沙闪闪发光。

丁光部家的番茄大部分是订单销售,早上刚刚发往南京30箱,正装箱的是杭州的订单,共50箱,下午就要装车发货。在沙埠村,农业设施大棚蔬菜的种植成为经济开发的新亮点,为打造邳州市高效农业设施第一镇作出了积极贡献。

沙埠村的番茄种植,带富了一方村民;朱庄村的工艺草编,也引领着工艺品的时尚风向标。

大森林编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几名工人正在熟练地加工编织半成品。“和其它产业不同,我们都是让村民把材料拿回家加工,然后交半成品,按业绩拿工资,既减轻了工人来厂里上班的负担,更减轻我们建厂的巨大投入。”公司负责人黄琪介绍。

“我们有100多种产品,主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印度、巴西等国家。”正在介绍草编工艺品特点的黄琪,接到了义乌代理商打来的电话,咨询订单进展情况。

在工厂仓库门口,几名工人正在打包一批工艺品,这些都是发往国外的产品,色彩艳丽的挎包、造型独特的提篮、酷炫时尚的手提袋……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深受国外客商青睐。

从一粒坚果到一朵鲜花,从一个番茄到一件草编,邹庄镇以品牌化思维撬动富民增收,用工业化理念助推集体致富。未来,这座休闲食品小镇将以“排头兵”的姿态,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