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食脉”→“世界味道”,徐州街巷烟火气点燃文旅“新热潮”

徐州日报 2025-05-08 14:22

从上古时期彭祖以雉羹开启美食文化,到如今各色兼备、五味俱全的市井美食,徐州以“五省通衢”的胸襟纳八方风味,形成了独具彭城特色的饮食文化。如今,一座凝结千年饮食智慧的文化地标——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即将于户部山南侧精彩亮相。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尝遍地锅鸡、饣它汤等地道风味,更可通过实景演艺、数字展陈,在“吃”的维度里读懂这座城市的包容基因与创新脉动。记者近日深入施工现场、探访招商一线,解码这场从“彭城食脉”到“世界味道”的味觉叙事。

包容多元

源远流长的彭城饮食文化

作为彭祖故国,徐州的饮食源头浸润着上古哲人的智慧。相传彭祖因进献雉羹得帝尧赏识,其“以食养生” 的理念开创了徐州饮食文化的核心根基。

以徐州特色名菜“羊方藏鱼”为例。传说为彭祖所创,这道菜巧妙融合了畜牧与渔猎的产物,将鱼和羊肉一同烹制,开创了“鱼”“羊”为“鲜”之先例,属于中国和合饮食文化的早期样本。

彭祖留下的饮食文化,融汇到了徐州地方饮食风格之中。他把人类饮食由“熟”推向“味”,由“粗”推向“精”,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开创了药膳、食疗等新领域,为后世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初,徐州作为楚王国都经济繁荣,饮食文化也快速发展。汉画像石上的 《庖厨图》 展现了当时的宴饮场景,从画面中可见,当时人们不仅吃谷物,也通过养殖、渔猎等吃上肉类,并饲养了马、羊等家畜。

2000多年来,徐州凭借 “五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汇聚八方商贾,也成为南北食材的集散中心。在这里,粟麦与稻粱并存,猪羊共鱼虾入馔,逐渐形成 “杂糅南北”“包容八方” 的饮食格局。

历史上的多次水灾,虽给徐州人带来苦难,形成了“城叠城” 的奇观,却也孕育了徐州豪放大气、包容多元的饮食智慧。饣它汤的辛辣驱寒、地锅鸡的鲜香入味、烧烤的香辣热烈……都蕴含着徐州人的生存哲学。

一碗热乎乎的饣它汤,饱腹暖心,开启一天的劳作;几串分享的羊肉串,让奋斗的心更加团结;贴在菜边的地锅面饼,充分利用锅灶余温,炙出了独特风味……

如今,来徐州品尝美食已成为众多游客的心头好。无论是富国街、丰储街等美食街上的米线、烧烤、把子肉、地锅鸡,还是县域的沛县冷面、睢宁卷煎,都让他们流连忘返。在富国街排队等候烤肉筋的江西游客张海泽感慨道:“徐州好吃的很多,就是有些分散,按网上的美食攻略吃全,得跑好几个地方。”

张海泽的感慨道出了许多食客的心声。而如今,户部山南侧一座正在崛起的建筑——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即将破解这份 “幸福的烦恼”。这座博物馆以“分层业态 + 立体动线” 的设计,将千年的饮食智慧浓缩于 6700 平方米的空间内。

旧址新生

从街巷烟火到文化地标

走进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施工现场,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各司其职。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一座巍峨的古风门楼已初见雏形,成为整个项目最亮眼的 “文化符号”。

“这是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正门——彭门楼。”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彭门也是徐州的别称之一。”

据了解,该楼以传统建筑形制为基底,融入“礼乐之门 时空叠幕” 的创新设计理念,不仅是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主入口,更是一座“立体文化舞台”。

“开业后,这里将定期举办汉服巡游、宴饮乐舞,非遗传承人也将现场展示香包刺绣、剪纸面塑等传统技艺,让游客在光影流转间,感知彭城七里的千年风华与文化脉动。”该负责人表示。

这座前身为大型酒店的建筑,正经历从传统餐饮到文商旅综合体的蜕变。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位于彭城七里 “土城汉风”单元,其前身为徐州汉王府酒店。2023年,徐州市政府启动改造计划,旨在将其打造为极具本土特色的饮食文化地标。

博物馆可经营区域共3层,总体量约 6700平方米,规划70多个特色铺位,构建起层次分明的商业矩阵:一、二层聚焦徐州非遗传统名小吃与地方特色美食,融合水吧、文创零售等多元业态,其中二层侧重主食类及网红小吃;三层则汇聚高端特色餐饮,全方位展现徐州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

“希望游客能在移步换景间,沉浸式体验徐州饮食文化的多元魅力。”该负责人介绍,馆内不仅汇聚了地锅鸡、蛙鱼、米线、烧烤等徐州特色名吃,还融合品牌餐饮、国潮文创、国风茶饮等多元业态,以独具韵味的国潮氛围,展现彭城风情。

该馆以“分层业态+ 立体动线”为核心理念,科学规划三层空间,构建起层次分明的美食消费矩阵,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全方位感受徐州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吃得好,更要让他们看得过瘾、玩得尽兴。”该负责人表示,为解决游客“只能埋头吃饭”的枯燥,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在主空间中精心规划了演艺戏台、环形舞台及多点位互动表演区,并预留多处舞美场景布置空间,游客可从不同角度沉浸式观赏演出。

馆内多个特色舞台将实现“见景、见戏、见烟火”的多维体验,力求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融入文化场景,领略徐州美食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馆内还安置了中轴线对景、全息演示厅、水榭戏台、LED瀑布屏等结合设计巧思与光影技术的场景。“如今的文化旅游必须让游客可感受、可体验、可品味。”该负责人表示,“这种饮食文化和演艺结合的展现方式,既能给本地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情绪价值,也能向外地游客展示徐州地域文化特色。”

据了解,目前,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内部各商铺也在装修。

从传统饭店到文商旅综合体,这座建筑的蜕变正是徐州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缩影。

“当修缮或重建的老建筑遇见传承千年的人间烟火,彭城的饮食文化将在这里焕发新生。”该负责人表示,未来这里将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为徐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招商之路

一店一铺间的诚意与温度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落成,离不开招商团队细水长流的努力。

2024年9月15日,招商团队来到了丰储街。此时正值上午10点,店铺生意兴隆,人流如织。“这边生意真好,好多都是徐州知名的美食,我们要诚恳邀请他们。”大家感慨道。

“我们是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之前在线上已经简单介绍过情况,您也表示有初步意向,所以今天我们特地到店里来,想和您详细谈谈。”在一家网红猪蹄店,招商团队将博物馆的业态介绍、发展规划、为商户提供的权益以及所需费用等关键信息,开诚布公地讲述了出来。

这样的场景,对招商团队来说已是常态。

“我们从2024年4月开始联系商家,通常先通过线上联系,如果商家有意向深入了解,我们就会去线下详谈。”招商人员回忆道,“一直到去年10月,我们共洽谈了数百家,对其中三分之一进行了深入走访。最终数十家商铺表示意向进驻,涵盖一日三餐,且大部分都是直营店。”

早出晚归、仔细遴选、逐家探访、真诚交谈……招商团队用真诚的态度,成功吸引地锅鸡、蛙鱼、烙馍、烧烤等徐州地道美食纷纷入驻。

谈及入驻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缘由,一家店主感慨道:“我正是被招商团队的诚意所打动,所以才决定加入。他们先后三次登门拜访,那种执着和真诚让我无法拒绝。”

起初,这位店主对这里的人流量和经营模式心存顾虑。然而,通过与招商团队反复沟通,深入了解饮食文化博物馆的运营规划和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后,店主逐渐打消了疑虑。她坚信,有这样一支专业且诚恳的招商团队,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必定充满希望。于是,店主毅然决定入驻,并计划开设一家直营店,安排最信赖的员工负责新店运营。

对于未来发展,这位店主十分有信心:“在我看来,这里将会成为一个集饮食与休闲于一体的文化街区。这里入驻的商家各具特色、品质上乘,都是地道的徐州美食,地域文化属性非常鲜明。”她表示,自己将开业的店铺采用明厨亮灶的方式,不仅提供现做的食物,还会售卖包装好的产品,供市民、游客选购。

从彭祖的“羊方藏鱼”,到博物馆的广阔舞台;从水患中的生存智慧,到文旅融合的时代命题,徐州饮食始终在包容与创新中奔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