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古迹遗址日,一站式逛遍江苏遗址公园博物馆|荔枝文艺课

我苏客户端 2025-04-18 08:00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江苏历史悠久、文脉深厚,并始终将大遗址保护视为传承文明基因、塑造文化自信的核心工程。近年来,江苏在各地古迹遗址基础上建设了集科普、教育、观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博物馆,让古迹遗址融入现代生活,从“静态封存”走向“活化利用”。

地表之下,是沉睡千年的文物遗址;

遗址之上,是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

和文艺课代表一起走进这些遗址公园、博物馆,穿越时空长河,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感受江苏大地的沧桑与辉煌!

苏州市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

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也是首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之一,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于2022年6月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公园以江南史前文化脉络为线索,通过复原马家浜等各文化时期的稻田场景,用稻草扎制“古农人”雕塑,让游客直观感受新石器时代的农耕图景;青少年及考古文化爱好者还可以在公园内看遗址、观文物、修陶器,沉浸式感受这部“活态史书”。

淮安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

板闸遗址位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点淮安,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是古代运河沿线留下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完整揭露了明代水闸遗存的整体面貌,为研究我国明清水利交通、河道治理、漕粮运转、盐榷税收和古建筑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展馆通过投影沙盘、微缩模型、沉浸式影片等多种互动体验方式,系统展示了板闸及所在段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意义,是亲子游、研学游的好去处。

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狮子山楚王陵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陵中出土的文物众多,价值极高,尤其是考古所见最精美的金缕玉衣、一大批顶级工艺的汉代玉器等,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目前已建成了以狮子山楚王陵墓、羊鬼山王后墓、汉兵马俑博物馆、水下骑兵俑坑展厅为核心展示区,以汉画长廊、汉文化馆、汉画像石解密体验馆等为外延展示区,是历史文化胜迹与山水美景交相辉映的汉文化遗址公园。

南京市南唐二陵考古遗址公园

被称为“江南地下宫殿”的南唐二陵——钦陵和顺陵,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墓主分别为南唐先主李昪和中主李璟。南唐二陵是目前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是长江流域都城文化的代表之一。2017年开始,南唐二陵文物保护管理所将每年5月定为“南唐文化月”,在文化月中,游客不仅可以看到“春花秋月·南唐咏流传”经典诗词演绎会,还可以听到专家对《韩熙载夜宴图》的解析,在游学活动中体验南唐人的生活习俗。

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

鸿山遗址博物馆倚特大型战国贵族墓——邱承墩而建,馆内藏品丰富、器型众多、系列完整,时代性和地域性强烈,全面展示了吴越地区高超卓越的青瓷制造技艺、玉器微雕工艺,反映了当时的墓葬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是吴越地区灿烂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博物馆还利用数字技术推出文物知识图谱展示系统,只需随意点击其中一件文物图片,就能形成巨大的知识星系网图,一览文物的前世今生。

南通如东县掘港国清寺遗址公园

掘港国清寺遗址公园占地约20亩,以省级文保单位国清寺遗址为主体建设。2017年至2018年期间,南京大学对国清寺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出土文物上千件,是全国唯一经全面科学发掘的遣唐使团遗迹,见证了中日两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2022年,如东县委、县政府对遗址实施原址保护,建设遗址公园作为文物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公众休闲与旅游为一体的如东新文化地标。

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公园

隋炀帝陵遗址公园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街道蜀霞路1号。2013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隋炀帝与萧后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隋炀帝墓志、萧后凤冠、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等文物400余件(套)。2024年2月3日,隋炀帝陵遗址公园试运行开放,现已成为扬州北郊一处集遗址保护、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文物保护利用的新地标。隋炀帝杨广雕像、镜鉴池成为了热门网红打卡点,博物馆一层还还原了一组隋炀帝水殿龙舟,游客站在龙舟上体验从东都洛阳沿着运河下扬州的乐趣。

常州春秋淹城遗址公园

淹城遗址由子城、内城和外城及三道护城河组成,三城三河相套的形制,是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的进一步发展,与中原的城池形制截然不同,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先秦城市发展史提供了资料,是研究江南地区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建成的遗址公园是一个去班味、呼吸大自然的好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乘船观三城三河,在遗址大草坪上撒欢、放风筝,支起帐篷露营、野餐,尽享好时光。

兴化草堰港遗址

在兴化千垛镇草王村东颜家圩北侧,一片水网密布的垛田之间,有一个早已清空的鱼塘,这便是草堰港遗址。 2024年9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公布了草堰港遗址最新考古成果:这是一处距今约7200—69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填补了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每年油菜花开的时节,遗址所在的千垛镇万亩水上油菜花竞相绽放,游客在探寻历史遗迹的同时,也可以体验“船在花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水乡春色。

古迹遗址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明血脉的延续,加强古迹遗址保护修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一个个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珍贵的文化遗产正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融入现代生活。

出品丨“荔枝文艺课”工作室

统筹丨周安琪 

策划丨黄路莹

编辑丨郭梅洁

设计丨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