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天生死营救!徐医附院呼吸ICU团队成功救治甲流重症患者
“感谢贵院优秀的医疗团队,让患者与家属在寒冬中感受到最暖的医患真情!”3月12日,徐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护团队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此前,这一团队鏖战46天,成功救治因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继发多重耐药菌及真菌感染的患者姚女士(化名),创造了“生命奇迹”。

在这场战役背后,是医学与死神的正面交锋。“患者氧合指数仅95,肺部病变进展迅速,必须立即干预!”回忆起姚女士入院时的场景,徐医附院RICU负责人张灿堂主任记忆犹新。患者因咳嗽、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治疗体温一度恢复正常,但憋喘症状持续加重,脉氧跌至80%,紧急气管插管后转入徐医附院。此时的她已深陷“炎症风暴”——甲流核酸阳性、肺部间质性病变范围弥漫性扩大,符合重度ARDS诊断标准。
面对患者危急病情,徐医附院RICU团队迅速启动多维度救治方案,予以积极抗感染、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俯卧位等治疗。因患者家属无力承担ECMO费用,团队予以每日16小时俯卧位通气,最大限度改善氧合;动态评估患者呼吸力学指标,重症超声实时评估肺部渗出,动态评估心脏功能及容量状态。凭借重症超声的精准检查,发现患者下肢多部位深静脉血栓,果断升级抗凝治疗;基于临床实践积累,在糖皮质激素应用与抗感染治疗策略之间实现动态精准平衡。历经2周时间,患者的氧合指数逐步恢复到150mmHg左右。
“病毒感染仅是序幕,继发的细菌、真菌感染和脓毒血症才是真正的‘杀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碧表示,治疗过程中,姚女士的病情几度陷入僵局——体温持续高热、炎症指标反复攀升,肺泡灌洗液及血液先后检出多种病原体。团队凭借丰富的抗感染经验,早期广谱覆盖,后期根据病原学证据精准降阶梯,并定期行支气管镜灌洗清除气道分泌物。
当感染逐渐受控,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患者肺部出现纤维化征象,氧合指数波动于180左右,脱机困难。为此,团队启动“肺保护+康复一体化”策略,引入抗肺纤维化治疗,联合阶梯式呼吸肌训练,并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历经46天有创机械通气后,患者成功脱机,2天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姚女士康复出院时,家属感慨道:“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奇迹’二字的重量。”
徐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据了解,RICU是当地成立最早的独立单元呼吸专科ICU之一,建立了规范的呼吸与循环监测及治疗技术体系,团队年救治重症肺炎、ARDS患者超200例。
(来源:江苏广电徐州中心站/朱睿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