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品江苏新征程】我苏漫评:向“新”而行,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我苏客户端 2025-11-05 09: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全会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并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抓好贯彻落实,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落脚点。10月24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强调要立足省情实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新质生产力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能。”

翻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新动能稳步成长,高质量发展态势鲜明。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两个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数据,彰显了中国经济向“新”力。在这一向好态势中,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与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实践,为观察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窗口。

数据驱动,激发产业变革新动能。在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引擎的今天,区域创新活力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江苏14个项目入围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覆盖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等12个赛道,不仅展现了其在数据要素开发与应用领域的深厚积累,更印证了数字化转型已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在产业升级的关键窗口期,谁能率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制高点。在此背景下,推动开源成为江苏打造“数实融合强省”的战略先手。全国首个省级开源社区在苏州落地,其意义深远。展望未来,江苏提出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开源发展格局,这一路径清晰标明:政府的角色正从“管理者”转向“生态构建者”,既强化政策支持,又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旨在激发多元主体的创新活力。这种开放协作的模式,深度契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新引领,构筑发展动能新优势。2025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入围数量连续3年居全球首位。从人工智能大模型到机器人马拉松,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江苏,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场景赋能”四维协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实践路径,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真正的创新驱动离不开完整生态的支撑,面向未来,江苏将持续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全国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绿色转型,塑造可持续发展新范式。“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绿色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江苏的实践中,绿色转型不是增长的代价,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正在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江苏大生集团的“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便是传统产业绿色涅槃的生动例证。这家百年企业通过数字化与绿色低碳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出“智能+绿色”相融的新形态,实现万锭用工降至8人以内、能效提升30%、碳排放趋近于零。绿色转型本质上是一场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要求将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全过程,实践表明,绿色转型与效率提升能够同频共振,传统产业通过技术赋能,完全能够走出一条智能、绿色、高效的新型发展道路。

江苏大地上的创新实践,是全国澎湃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朵朵浪花汇聚成奔涌的江河,助推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驶向深海。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文稿|童婷婷

手绘|唐诗韵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原创,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