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历史“进”校园!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可触摸”红色课堂

10月22日,江苏省首个在高职院校内设立的新四军文化实践育人基地——“东进苏南第一站”新四军历史研学基地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馆。这不只是拥有了一座纪念馆,更让“行走的、可触摸的”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在这所培养未来工匠的校园里落地。

学生成“主演”,历史在青春演绎中“活”起来
在开馆仪式上,一部由“00后”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东进!东进!东进!》精彩上演。在短短11分钟里,学生们以饱满的激情,将新四军将士不畏艰险、英勇东进的革命精神,通过生动的舞台形象展现了出来。

“排演时我们查了大量史料。当我‘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喊出‘东进’口号时,才真正理解了那种为国为民的决绝。”参演学生赵思涵说。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课本上扁平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情感冲击,红色基因的传承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探索和深刻共情。

红色基地建在“工匠摇篮”,为技术人才铸魂
为何将重要历史基地建在高职院校?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浩如介绍:“把基地建在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工匠摇篮’里,是创新,更是远见。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做事’,更要引导他们明白‘为何而做’。”新四军的“铁军精神”——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作风,与现代工匠精神高度契合,都是对卓越与责任的坚守。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青娟透露:“我们绝不是‘挂牌了事’。下一步我们将开发‘红色工匠’系列课程,让学数控的学生了解兵工厂历史,让学物流的同学研究抗战物资运输智慧。我们要培养的是手握技术、心怀家国的新时代青年。”

历史可触摸,红色场馆成校园“打卡地”
基地内,一张张带有斑驳印记的照片和一封封家书吸引了众人目光。“以前觉得历史很远,但触摸这些家书和照片,仿佛能感受到先辈的艰辛。历史一下子近了,我要将新四军文化融入到我的学习与生活。”学生李梦馨说。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打破了红色教育“刻板说教”的印象,巧妙地将历史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技能学习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未来,学校计划将这里打造为校园文化地标,成为学生社团活动、主题团日活动乃至“网红打卡”的目的地,让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记者|江苏教育频道
戴增超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