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图强再出发】江苏再迎一个5000亿县级市!揭秘江阴“县”象背后的财富密码
2025年一开年,“中国制造第一县”江阴就迎来顺风开局:2024年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突破5000亿元!这是继2022年昆山市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后,江苏乃至全国第二个5000亿县级市。向新图强再出发,今天(1月17日)带你揭秘江阴“县”象背后的财富密码。
时值严冬,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码头上却是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
日前,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最新一代82000吨散货船顺利交付,将驶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港。这是今年江阴交付的首条外贸出口船舶。
中船澄西造船经营部部长徐进表示,自卸船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制造难度高且属于高端船型,公司与世界顶尖的自卸船船东一直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从修船到造船,中船澄西走出了一条“向新之路”。
2010年,公司成立产品研发部,紧跟市场需求,自主研发了自卸船、沥青船等多种船型。2024年上半年,中船澄西新造船承接外贸订单近120亿元,且全部为自主设发的产品。
据公司产品研发部结构科科长蒋明华回忆,2018年,公司承接了第一艘完全自主研发设计的40000吨自卸船,尽管船东条件苛刻,但最终公司成功达到了40700吨,满足了船东的所有个性化要求。
凭借“自研”实力,在细分市场“能打”“抗打”的,不只有中船澄西。
在江阴,服装行业有家喻户晓的“海澜之家”,深耕钢铁及有色金属领域的有巨头企业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含“新”量满满的全球领先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以及国家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双良集团有限公司也都表现出色。
如今,江阴已形成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4个千亿产业集群,并拥有超两万家制造业企业,涵盖了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各个领域。在这之中,民营经济占据了重要地位,贡献了江阴全市7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工业经济总量、8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人数和90%左右的企业数量。
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江阴正热忱地拥抱新兴产业,通过实施“科创江阴”战略,全面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加速推进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
江阴市工信局副局长庞远超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能级,企业创新成果丰富,自然会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资本的追捧。“按照‘链主+重点+新锐’的三级梯队培育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上量、上规、上市、上云、上榜;持续办好产业链‘问道’活动,畅通政企的沟通渠道,同时积极对上争取,用好‘两重、两新’等国家的相关政策,让政策直达企业,推动全市的新型工业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说,江阴从传统产业起步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乡镇企业崛起到引导企业上市,从深化县域集成改革到释放改革创新联动效应,体现着强烈的创新力。
深耕实业、向实向新的“江阴经验”,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有何启示?吕永刚建议,各地应积极抢抓新产业、新赛道的机遇,既要引育新主体、新势力,也要激发本土企业动能,推动体制创新与资源整合,打造高能级科技产业平台,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扩展的强支点,塑造宜居宜游宜业宜创的创新生态。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乔雯 王德俭 江阴台/许晨威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