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这十年 | “恋山姐姐”周玉琴:一座山,一个人
【编者按】“强富美高”是奋进的路标,也是幸福的密码。十年来,民生福祉内涵越丰富,江苏人民美好生活的图景越清晰。《我苏这十年》专栏从各行各业普通百姓的奋斗故事切入,照见江苏在“强富美高”建设中的丰硕成果。
年末岁初,恋山上的草早已由青转黄,微风拂过,余晖斜洒,自有风味。周玉琴的小院里也热闹了起来,“快过年了,山上要忙的事情不少,来订民宿的客人又多了。”住在恋山脚下,周玉琴的“诗和远方”也变得不再遥远。
恋山,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唐楼社区,占地近两千亩,这里由三座山头相连,曾被称为“练山”或“金练山”,15年前,周玉琴以“新农人”的身份回家,选择守护自己的“草原梦”,并赋予它“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山”的寓意,慢慢这里就成了“恋山”。
南京六合的程桥,群山环绕,周玉琴就是在这儿的山脚下长大。“我从小生长在恋山,白天在山上放牛,晚上就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然而,上世纪90年代,满山的松木被砍伐殆尽,山下蕴藏的黄砂等矿产资源被开采换钱,青山变成了当地人嘴里的“破山”。“小时候就有个梦想,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的美。”2009年,得知“恋山可能将被开采”的消息后,周玉琴慌了神。
认真思量一番,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承包恋山山体并复绿,让儿时的恋山再现郁郁葱葱。而彼时,她正和丈夫叶伟经营着一家收入可观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回到农村,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父母的反对,乡邻的劝阻,就是夫妇二人回家的第一道坎。为了妻子的草原梦,叶伟也全力支持,于是,2012年,经过三年努力,周玉琴终于做通了父母、村里的工作,用原先创业的钱成立了南京农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恋山2000亩荒山荒坡开始保护,”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山”的故事也从此开始书写。
生态修复是个技术活,对于周玉琴夫妻俩来说,确实需要时间和了解。“刚回来的时候,至少每天要上山三趟,捡垃圾都是日常的工作了,要对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按季节变化进行记录,包括周边的野鸡、兔子还要划分出隔离区。”作为花草种植方面的“门外汉”,周玉琴在修复山体生态时没少走“冤枉路”,为此,她还特意到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进修学习,在对本土花草的一遍遍补种后,山体渐渐复绿。
护草皮、填土坑、打水沟、改山道……恋山的保护,在周玉琴心里有一笔详实的规划,十几年来,一座山,一片草原,山路撒花籽,山脚田园归……她一步一个脚印踩出了一张兴农新地图。如今,每逢春暖花开时节,恋山碧草如茵,“天苍苍、野茫茫”的诗意之境被游客形象地称为“坝上草原”。据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研究数据显示,恋山植被覆盖率上升到90%,各类草植达100多种,其中不乏金银花、猪鞭草、蒲公英等中草药品种。“自那以后,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还有旅行团来,最高一年有十几万人来这里。生态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游客需要吃饭,周玉琴就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提供餐饮服务,也就是早期的农家乐,村庄开始热闹了,农产品实现了自产自销,农民口袋也跟着鼓起来。
今年夏天,一股“逐梦青山绿水”的草原风在各地刮起,一波巨大的流量将游客们带到了恋山,办民宿活动、开露营晚会、建“滑草”项目,周玉琴还做起来助农直播,既是恋山的守护人,也成了恋山的代言人,在网上,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恋山姐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恋山坝上草原项目的带动下,围绕游客消费服务,周边村民农家乐经营户发展近20家,种植养殖经营户数十家,每年直、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00人以上,提高了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区域农旅项目招商力度。
“真正喜欢恋山的人,他可能一年四季都会来,他们也看到恋山的变化,有一些游客看到山上的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每当我发现这些事情的时候,都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周玉琴说,时间会给每个人答案,保护恋山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眼下,恋山脚下的唐楼社区山口组也正在积极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她也想借着恋山这一绿色平台,献上一道风景观光、特色民宿、农耕实践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大餐”,让更多的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看到乡村振兴之后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来源:六合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