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新探索,江苏理工把“庭审”搬到了线上

我苏客户端 2024-09-02 09:20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和以往的线下模拟法庭不同,在我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相关法律法规,更增强了我今后的维权意识。”扮演原告的吴忧同学这样说。

8月20日,江苏理工学院2024暑期大学生劳动用工模拟法庭思政课堂实践活动在线上成功举办。

本次模拟案件由人民法院案例库真实案例改编,内容为李燕入职江南三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维护客户,公司成立客户服务微信群。李燕在正常上班时间之外,经常在客户服务微信群值班,在线回答客户问题。李燕认为这属于加班,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25万元,公司认为这不属于加班。

此案是随着经济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出现的新业态下的劳动用工问题,此案中李燕在休息时间提供了实质工作内容,存在“隐形加班”,但利用社交媒体的加班不同于传统的在工作岗位上的加班,加班时长等难以客观量化,这是此案的核心要点。

经过庭前准备、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一系列环节后,最终法院酌定判决三杰公司支付李燕加班费3万元。

随后,各相关领域专家就此次模拟法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同学们比较关注的“下班后休息时间还存在隐形加班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是否能够选择劳动仲裁员”“律师和公司法务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为人力资源专业的老师,我深刻感受到网络摸拟法庭活动的重要意义。它强化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管理学院副教授葛莹玉说。

“这次暑假模拟法庭社会实践与当今社会现象紧密结合,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案例为活动主题,邀请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各行业专家参与点评互动,利用在线模拟法庭操作平台,各方沉浸式地参与活动,是一次对当下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思政课教师对网络思政课堂的一次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宏伟说。

据悉,本次暑期大学生劳动用工模拟法庭思政课堂实践活动是江苏理工学院团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一次共同探索。今年以来,江苏理工学院团委主动参与思政课建设,聚焦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化、科学化水平的提升,努力研究共青团社会实践项目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效匹配和精准衔接途径,探索建立校内教学单位与职能部门、校外行业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社会实践由体验实践向学术实践转型。

(编辑/木棉 责编/姜江 通讯员/徐宏伟 胡皓 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