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漫评 | 听懂最暖地铁报站音背后的城市留人之意

我苏客户端 2024-06-21 07:00

漫画《最暖地铁报站音 传递城市浪漫与温情》

“前程似海,一路繁花”“去更远的地方,见更亮的光”……又逢六月,南京地铁毕业季报站音如约而至,全城10条线路23座车站再次为学子们送上祝福,不少网友们留言表示“感动”“有被暖到”“听哭了”。

毕业,对于许多学子来说,意味着校园时光的终结,此时既有开启人生新阶段的兴奋,也有对前路未知的忐忑。自2020年起,每一年的毕业季,南京地铁都会为广大学子送上温暖祝福。“毕业快乐,未来可期”“飞驰过你的青春,愿未来也能一路相伴”……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为毕业生们带来鼓舞和慰藉,诠释着南京这座博爱之都的专属浪漫。此举收获一众好评,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位网友留言表达留宁意愿时,南京地铁主动邀约:“留下来吧!”

留住高校毕业生,可谓毕业季城市面临的一道“大考”。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人才一直是各地竞相争夺的对象。而发挥“近水楼台”优势,让求学而来的毕业生从“流入”到“留下”,是各地招才引才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在全国各地都在“抢人”的背景下,如何将毕业生留住,对于城市来说更具挑战、更考验智慧。

抓好就业服务,给予毕业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就业,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今年江苏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73万人。如何保障全省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密举办专场招聘会、深入开展“访企拓岗”、积极推广直播带岗、创新推出“人才夜市”……江苏各地多措并举,力促高校毕业生尽快尽早就业。“宁聚英才 共赢未来”“无比爱才 锡望您来”“就在苏州 留在苏州”……伴随各地引才口号而来的,是一系列有诚意、有温度的就业创业“政策包”,比如求职面试补贴、生活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彰显了江苏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决心,也为留苏、来苏干事创业的青年人才蓄足底气和信心。当然,构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岗位供给、扩大就业容量,让求职的毕业生们能够学有所用、各得其所。

解决居住之忧,为毕业生提供安放梦想的“落脚点”。无论是为求职奔波,还是留在一座城市生存发展,住哪儿是毕业生们面临的基本问题。目前,江苏已建成运行176家青年人才驿站,为异地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两年内的青年提供短期免费住宿。聚焦青年“租不好房”“买不起房”等现实问题,近年来,江苏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化人才公寓。截至今年4月,全省累计建成和投入使用人才公寓45万套。与此同时,江苏各地对人才购房给予的补贴和优惠持续加码,不断放宽的落户条件进一步释放出不拘一格“引”人才的诚意。在苏州,本科学历人员即可“先落户后就业”。今年毕业季期间,苏州还在省内外34所高校举办“人才落户直通车”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最优的落户服务。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切实缓解了青年人才的经济压力,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优化“软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城。当下,95后、00后已成为毕业生的主流,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选择就业城市时不仅关注薪资待遇,也关注城市的综合表现。城市吸引人才,除了出台“硬政策”,也要注重打造“软环境”。从来无锡创业的东北小伙“怒赞”当地营商环境,到常州副市长因现身演唱会并在线解决问题出圈,再到南京地铁毕业季报站音被网友“求推广”,不难看出,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于细微处流露出的城市品格。开放包容的人文氛围、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科学高效的城市治理、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等,都是影响青年人才择城而栖的重要考量因素,也都需要城市着眼长远、持续投入。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人才之争,本质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比拼。不断增强城市硬实力和软环境,精准服务青年需求,帮助他们踏实逐梦、安心生活,城市定能凝聚人心,吸引更多同向而行的青春“合伙人”。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文稿|刘静

手绘|唐诗韵 姜向慧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客户端原创,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