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贾汪:从“一村美”迈向“全域美”,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初冬时节,穿行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各村(社区),一条条村道宽敞整洁、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墙展现文明乡风,与周边的田园风光相互衬映,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近年来,贾汪区把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以整治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全面覆盖、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从“一片美”到“整体美”
干净平整的乡间道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粉墙黛瓦的百姓大舞台……行走在潘安湖街道唐庄村,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然而,过去的唐庄村却是另一番光景。“错车会车不方便,路旁半米高的杂草遮挡视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后,道路拓宽了,绿化重新做了,村庄环境大变样。”唐庄村党总支书记王庆国说,唐庄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北侧,国道310线穿境而过,全村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开展清洁行动后,村庄得到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在今年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中,潘安湖街道瓦店社区因地制宜对500余米的社区中心路进行改造升级,并将煤车、铁轨、煤矿老物件、矿工雕塑等元素融入矿工印象街,推广宣传“矿工文化”,不仅改善了该片区群众的居住出行环境,还保留了城市记忆,唤醒一代人的记忆。
江庄镇大南庄村,休闲广场宽敞整洁,柏油村路干净平整,农家菜园生机盎然,农耕文化和乡风文明主题的墙画随处可见。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活动广场,一座新建的和风亭古色古香赫然矗立;曾经废弃的房屋,被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空调、电视、桌椅等设施齐全……
“以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为抓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铺设沥青路面、外立面提升改造、沟塘清淤、补种绿植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南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浩浩笑着说,“村民们都很满意,走村串户的时候,经常有老人拉着我的手直夸整治得好。”
今年,贾汪区12个板块全面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全区共建新局面。“三部四沿五旁”集中整治共清理垃圾、杂物、秸秆14.48万吨,栽植绿化苗木9.09万棵,整治、硬化、拓宽道路276.7公里,清理河道454.3公里,公共空间整理土地506亩,道路亮化安装路灯4362盏,截至10月底已完成户厕改造9286户……一串串数字,彰显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
不牢河蜿蜒而过、岸上层林尽染、水面波光潋滟……这是大吴街道鹿庄社区红色古渡口边的美景,而几年前的渡口,垃圾漂浮在河面上,刺鼻的臭味弥漫在空气中。如今,堤坝护岸整饬一新,生态林木错落有致,蜿蜒曲折的亲水步道与清澈的不牢河河水相映成趣,“臭水沟”变为“生态走廊”。
茱萸山街道土盆村,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条条道路干净整洁。庭前路边处处可见利用废旧砖瓦、旧农具、旧器物等就地取材打造的景观,不经意间唤起人们淡淡的乡愁。
大吴街道瓦庄村今年3月至6月实施小瓦庄特色田园乡村改造工程,总投资约400万元,改造工程包括污水管网改造、立面提升、主次道路拓宽硬化亮化综合提升、清理公共空间等。如今,村庄旧貌换新颜:新建的露营基地绿草茵茵,特色采摘园内草莓鲜艳欲滴,“每年都得垫垫石子”的泥泞道路变身水泥路,400多平方米的娱乐广场上设置了崭新的乒乓球台和篮球架,新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冬有暖气、夏有凉风,水随便喝、瓜子随便嗑”,周边的停车场上车辆整齐停放。
据了解,贾汪区围绕潘安湖片区范围内实施村庄集中连片整治提升,依托潘安湖优质生态、人文资源,放大马庄效应,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2022年、2023年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个,今年拟创建5个。全区完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20个,其中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3个。
从“面子美”到“里子美”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内外兼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要看“面子”,还要看“里子”,既要乡村“大美”,也不能缺少家庭“小美”。
大泉街道泉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近日开展“五星级整洁有序人家”评选活动,村“两委”成员、小组长及“十必联”志愿者组成的评选小队,深入各家各户实地打分、全面测评。同时,对已评选为“五星级整洁有序人家”的家庭进行复查,确保他们的整洁有序状态得到保持。
行走在贾汪的各个村庄,经常能看到悬挂“整洁有序人家”标牌的家庭,上面标注着星级、户主等信息,一目了然。江庄镇大南庄村张启霞家就是令左邻右舍都羡慕不已的“五星级整洁有序人家”。她家以干净整洁的院落、整齐有序的室内陈设,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全村人学习的榜样。
“家人习惯了不乱堆乱放,所以保持得比较好,一般两三天拾掇一次就行了。”张启霞自信地说,“能评上五星级,感觉挺自豪的。村里的人经常来参观,说学习一下怎么收拾,也争取评上五星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群众福祉,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贾汪区广泛动员,引导大家主动参与环境卫生维护,营造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整洁有序习惯好 文明程度大提高”微习惯养成活动,推进实施庭院、居室、厨房、厕所、门前“五星级整洁有序人家”创建工作,以“跳一跳够得着”的家庭卫生目标,引导群众从一点一滴微习惯养成开始,保持家庭内外环境的整洁有序,以“微习惯”撬动“大文明” ,以庭院“小美”带动乡村“大美”。
贾汪区依托评优队对创建家庭开展评选。针对农村农户,制定了整洁有序人家评选参考标准。针对城市社区,开展整洁有序楼栋评选,让楼栋越来越干净,无杂物。发挥镇村干部、党员同志、先进代表的示范引领帮扶作用,对周边农户带着干,对有能力创建但态度不积极或认识不足的农户引导干,对老弱病残、孤寡人员等困难家庭户帮着干。采取“文明大比武”、积分换实物等方法,一户看一户,相互比着干。定期组织观摩、选树典型,村级推荐星级家庭参与“贾汪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选树活动,为每户家庭鼓干劲、添动能。
目前,全区7.69万余农户参与整洁有序人家创建,参与率达95.1%,评选三星级以上整洁有序人家4.52万户,三星级以上占比58.7%。
从“一时美”到“一直美”
青山泉镇房上村便民服务超市内,墙上的积分兑换细则清晰明了,10月份居民积分情况已张贴公示。干净整洁的货架上,各类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76岁村民胡永兰正在用积分兑换鸡蛋。“这个积分制可受村里人欢迎了,大家都踊跃挣积分,随着积分越来越高,家家干净整洁了,环境卫生也明显改善了,邻里之间也和谐了。”她说。
自房上村实行积分兑换制以来,生活上不拘小节的吴振华一下子勤快了起来,近期还被村里评为“三星级整洁有序人家”,获得了15个积分。“如今,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能通过积分获得奖励,这更激发了自己和家人努力把家里打扫得干净卫生。”吴振华说。
“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整洁有序习惯好 文明程度大提高’微习惯养成活动等均能获得积分。”房上村党总支书记刘光付说,“评选‘整洁有序人家’时,我们组织网格员、党员代表、志愿者代表等,采取村民小组之间互查的方式进行评比,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积分制”管理提升了群众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少村民自觉参与到村庄清洁行动中,不仅把自己的家园清理得干净整洁,还主动带头清理路边杂草,争取获得更多积分。
“我们全面推广积分兑换实物模式,鼓励群众自觉打扫房前屋后和自家庭院,通过积分兑换实用的奖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贾汪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文建介绍,区里还结合“贾汪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评比,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通过上墙展示、现场颁奖等多种激励手段,让农民群众想干、愿干、喜欢干。
为了让乡村人居环境“一直美”,贾汪区建立起覆盖全区404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以自然村为单元,实施分类管护。按照规划发展村庄、一般村庄两种类型,分类制定实施相应管护标准。同时,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提升工程’,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资源,探索建立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李文建介绍,探索试行“区奖一点、镇出一点、村集体助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村庄环境管护筹资机制,实行专户管理,统筹使用。探索推行“一约一会一组”做法(建立村规民约、发挥协商议事会群策群力和村民小组网格化管理作用),引导农民“参与管、一起护、共同督”,实现村庄环境管护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探索实践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积分制管理模式,加强考核激励,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推进长效管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进程。
乡村环境美起来,乡情风韵显出来,乡风文明升上来。青山为伴、绿水相依,人居和谐、幸福小康。如今的贾汪区,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带来了新气象,一幅产业更兴旺、村庄更和谐、村民更富足的和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