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南京!南京这所初中带着学生脚步丈量一座城,收获不一样的快乐!

我苏客户端 2024-10-12 20:57

漫步秦淮、幕府登高……在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学生们一年两次“行走南京”,学校以研学为导向,设计不断生长的精品课程,探索本土文化研学旅行与跨学科深入融合。这几天,老师们又开始策划最新一季的“行走”路线,让学生脚步丈量南京城收获不一样的快乐。

行远自迩,走笔成章。自2016年以来,“行走南京”已开展了十五季。或在古韵流芳的街巷内寻找青春印记,或在青砖成锦的城墙上聆听历史回响,或在雄踞山巅的阅江楼感叹金陵沧桑。

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教研处主任鲍静说,学校探索本土文化研学旅行与跨学科深入融合,打造行走南京全科学融合研学项目。比如以物理、生物、信息、化学等学科为依托,带着学生们探寻南京汤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通过学生们合作探究,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场和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以英语、语文、美术等学科为依托,比如幕府山登高,学生们除了欣赏风景,回来后还要以汉语、英语的呈现方式将家乡的文化向世界传播,向世界介绍南京。通过行走,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体验、合作、探究,完成驱动任务的同时,提升素养和思维品质,感受南京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古城所富有的魅力。”鲍静说。

2022年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就要求考生以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底蕴,以“某某身边的文学踪迹”为题,某某可以填探寻、小议,写一篇文章。2022届戴铭岳家长说。“致远的行走南京综合活动,孩子说,他作文用的就是这些内容。学校前瞻性的课程,让孩子的素材信手拈来。别人还在押题,致远的学生已经在一次次远足南京的体验中,润物无声恰自来。”

学校九年级学生吴怡诺说:“我在致远遇见最好的自己,在行走南京中,有春天的绚丽,秋天的黄叶,还有带来体育、情感、知识的全面结合。”

据了解,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以“润·致远”为主题构建校本课程,除了“行走南京”外,还有“以书养气”“乐趣运动”“印象致远”“阳光工坊”“遇见田园”等。

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孙念军说,“遇见更好的自己”是学校的办学追求,“我们认为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学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尊重、信任、包容、鼓励的育人氛围。”

双胞胎兄弟吴安左和吴安右是致远初中的毕业生,今年都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给学弟学妹们发来视频,分享自己在致远的学习生活。吴妈妈告诉记者,安左、安右在高中时英语学科特别强,150分的卷子基本都是130分以上,小哥俩戏称“都在吃致远初中的老本”。英语老师杨洁教会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基础扎实,在高中阶段基本不占用太多时间。

此外,致远初中积极贯彻“双减”政策,构建“面向未来”的作业和课堂。2021年7月,学校积极申报“双减”作业改革项目:体验、探究、反思式校本化学科作业。“三式”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反思总结的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该研究于2022年1月获批为南京市“双减”工作重点实验项目,2023年1月被遴选为江苏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2023年10月被立项为“南京市初中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建设项目”。

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副校长、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杨菁老师用三个关键词“信任、看见、善思”谈自己在致远的成长。“因为信任,所以竭尽所能,想要有所作为;因为看见,所以得到及时肯定,更好地发扬优点;在这一过程中,边做边思,行思并进,做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由此而能够更加自主地表达、展示,从而将发展变成一种自觉。”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学校副书记何君青说:“作为行政领导,我努力帮助学校老师成长,用3年时间让数学组人人有课题,5年间立项9个省、市级课题和项目,在我的指导下,一个工作仅2年的数学老师立项了省级课题。我还提出了教师发展的‘双指导平台、双学习共同体’,全学科作业研究的‘体验、探究、反思’式作业,一系列举措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老师的发展,多个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时彬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