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实干争先】长三角“两会”正在进行 “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成热议焦点

我苏客户端 2024-01-24 21:47

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山水相连,河湖相依。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区域,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肩负重大使命。

近段时间,江浙沪皖纷纷进入“两会时间”,三省一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省一市的代表委员也纷纷建言献策,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023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时光流转,由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走过了四个年头。四年来,这块“试验田”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一体化”合力越来越强,“高质量”成色越来越足。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发布。行动计划聚焦“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大重点领域,明确开展16项行动,共包括124个项目。

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顾军介绍,重点明确各片区2024年到2026年建设目标及年度的重要功能性的项目建设安排。“水乡客厅”作为两省一市共建的绿色发展样板区,预计到2026年,“一点”方厅水院、“一心”创智引擎、科创学园等功能开发项目基本投用,好风景与新经济交融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江苏省人大代表 王国荣

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处处见蝶变。江苏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国荣说,一定要大胆试、大胆闯,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台阶:“持续深化沪苏同城和江浙联动,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坚持项目建设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探索形成更多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坚持共建共享共治,突出生态联保、协同共治,在教育、医疗、养老、政务服务等方面形成更多同城化事项,让百姓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得到更多可观可感的实惠。”

浙江省人大代表 刘东红

浙江省人大代表、嘉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副主任刘东红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区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对于新建的长三角高能级科创平台,希望加大政策、人才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比如由政府主导或引导设立天使资金,为平台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初期的支持,推动模式创新,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上海市人大代表 王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先选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建议,打破地域限制,以更大的视野和格局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圈走得更远:“首先,围绕国家战略,可以推进创新先行区建设。第二,还是要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别是让行业头部企业领头,让他有更好的机制,更好的带动面,跨区域地进行联动。还有一点,长三角的创新是国际化的,不仅要参与到全球的科技创新大计划,也要让创新走出去,联合出海,这样才能高效地参与国际竞争。”

安徽省政协委员 王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多时间,江浙沪皖携手共进,奋力开创长三角一体化新局面,并在交通、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升长三角群众幸福感。今年两会,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最大机遇,高质量推进各领域共建共享。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成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融通共赢,最终要让百姓可感:“安徽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很多是依托于长三角顶级的医疗机构在支撑。安徽要在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主动地靠上去,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安徽省内大型医疗机构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引导力。”

江苏省政协委员 康建荣

长三角三省一市“共饮一江水”,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省市。协同推进长江大保护,共创绿色发展“朋友圈”,是江浙沪皖共同的重大课题。今年江苏两会,民建江苏省委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增强“C位”意识 推动健全长三角区域协同降碳战略体系》。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康建荣建议,发起建立长三角碳减排与绿色发展互动合作机制,推动完善长三角区域协同降碳市场体系,推动构建长三角区域协同降碳“碳泄漏”监测体系等:“强化环境稽查部门联合行动,着重加强对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三高’产品的区内外贸易流监测;推进长三角省内、市内和县内碳排放监测联防联控工作,推动统一预警溯源、统一监管执法、统一考核评估,共同建立和完善‘碳泄漏’联防机制。”

(江苏新闻广播/孙西娇 张雪 孙昕 长三角之声/虹见 安徽台/雷明剑 浙江之声/王晓玲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