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建设美丽江苏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我苏客户端 2024-01-14 12:06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尤为关注。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坚持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自觉融入生产生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去年底,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办公室传来好消息,1~12月,太湖湖体平均水质保持在Ⅳ类,总磷浓度为0.053mg/L、总氮为1.08mg/L,同比分别下降14.5%和14.3%,太湖藻情达16年来最好水平。

在无锡市新吴区六步港打捞点附近,张贴的一张新吴区历年蓝藻打捞量统计表,正是近年来治太成效最直观的体现:2020年蓝藻打捞量13.5万吨,2021年是12.3万吨,2022年下降至7.2万吨。无锡市新吴区住建局蓝藻打捞办公室杜聿辰高兴地告诉记者,2023年这个数字是0。“一开始我们觉得也挺意外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欣慰,2023年我们可以很自豪地在打捞量处写上0,也希望今后能够一直保持下去。”杜聿辰说。

新吴区成为太湖无锡水域首个蓝藻打捞量为0吨的板块,这是江苏扎实推进太湖治理的鲜明写照。过去一年,江苏先后五次召开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调度推进会,发布《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各地各部门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推动太湖水质持续改善、生态不断向好。例如,无锡市出台了《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明确了时间表,亮出了施工图,仅过去一年,全市在太湖治理上投入就超百亿元。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罗清吉说:“无锡市投入110亿元,实施169项太湖治理重点工程,主要用于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提升、河道综合整治、农业面源防治等长效治理工程。为了确保安全度夏,我们还投入了大约12亿资金,用于应急防控。”

生态环境好不好,大自然的小生灵们最有发言权。去年,无锡新发现棕头鸥、渔鸥、大拟啄木鸟等18种鸟类,连云港境内首次“捕获”乌洒灰蝶的踪迹,蕈步甲和方胸青步甲等昆虫在南京也罕见出现……越来越多的生物选择在江苏定居,全省的物种宝库在不断扩容。

莺鸣雀和、黄莺出谷……不同鸟类通常具有不同的鸣叫声。为了更好保护这些自然朋友,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在白马湖湿地试点安装鸟类声纹测试设备,两个多月来已捕捉到数千条有效鸟类鸣叫数据,通过算法比对分析,成功识别出强脚树莺、黄眉柳莺等“不常被看见”的鸟类。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生物部负责人蔡琨介绍:“前端的采集通俗点讲就是个录音机,但设备远远比录音机复杂,方圆100米范围内的声音都能采集到,然后会把实时采集到的音频返回来,在系统内部依据人工智能的算法跟我们库里采集到的进行比对,识别出声音来自哪一种鸟。”

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新阶段。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用心呵护“水韵江苏”之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对“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专门部署。

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教育长、教授李宗尧表示:“新阶段新征程,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具体来说,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同时要以更大力度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还要更大力度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彰显江苏的自然生态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区域善治之美,在美丽中国建设上走在前做示范。”

(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丁凤云 编辑/徐玮琪 孟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