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南京部分垃圾分类“除差”小区
这两天,南京又公布了最新一批生活垃圾分类"除差"小区名单,其中包括了61家小区。过去一年,南京深入实施"争优除差"行动,将小区分为优良差三等,着力破解群众关心的设施不足、管理薄弱等急难愁盼问题。那么,这些小区"除差"情况如何?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提高呢?来看记者实地走访。
有的仍存在垃圾混投问题 物业社区加大巡查引导
南京卫巷居安里片区,是此次除差小区之一,原先问题是:小区环境差、居民分类意识不强,有混投、垃圾乱堆放现象。记者来到这里时是中午11点左右,小区垃圾亭房周边比较干净整洁,但投放口内,垃圾并没有分类,且为混投;在小区内,还存在一些分类标识不清的垃圾桶,居民有时投放垃圾也没有分类。小区居民陆先生表示:“因为我们老小区条件不是太好,没有太大的空间去处理垃圾,居民的意识也不是太强。”
小区物业介绍,居安里片区有1600户,虽然建设有几处垃圾亭,但容量仍有限,所以个别地方放置了垃圾桶点。针对部分居民分类意识差、乱扔垃圾等问题,他们已经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不规范的行为批评教育。南京卫巷居安里片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张春林说:“每周有专人指导业主把垃圾分类投放好,加强保安保洁的管理,加强巡逻,老旧小区地方比较拥挤,可能后续搞简易垃圾房把它围挡起来,从外观上面也比较美观,希望业主从源头做起,从家里面送下垃圾开始就把这个分类垃圾把它搞好。”
南京马家街30号,也是此次除差小区之一。此前问题是:垃圾混投、垃圾乱丢。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的垃圾亭房周边干净整洁,但仍有少量混投垃圾。当地社区书记介绍,该小区没有物业,因此,早晚安排志愿者引导,其余时间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保洁。为了提升居民分类意识,他们也在努力。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观音里社区党委书记王丽娜表示:“每天上午7:00到9:00,晚上是6:00到9:00,垃圾分类指导员,做正确的垃圾投放的引导和宣传工作,开展一些广场活动、教育培训。”
南京马家街30号一楼有较多餐饮商户,为避免其产生的餐厨垃圾与居民生活垃圾混投,城管执法人员定期上门宣传,引导其将垃圾单独存放、转运,保障垃圾亭房有充足的投放容量。
宣传、管理需持续跟上 完善设施暖心举措不可缺
经过走访,记者注意到,这些在除差名单上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虽普遍有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宣传、管理仍需持续跟上。 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张高蓉说:“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简单的事情认真做、重复做,提高分类意识,后期我们还是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巡查频率增大,这项工作只会越来越严格,我们还是要坚持下去。”
过去两年,南京在垃圾分类"除差"工作中,综合采取完善设施、加强保洁、优化收运、强化宣导措施,着力破解群众关心的设施不足、管理薄弱等问题,累计除差小区800多个。居民表示,在加强管理、完善设施的同时,也要增设洗手池、破袋器等便民措施,才会让更多人主动参与。“你扔厨余垃圾的话,如果没有洗手池的话,可能有的人就不愿意把它分类,因为垃圾袋还要丢在旁边。"南京市民张先生。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而"除差"工作正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出发点是好的。但除差并非一蹴而就,即便入了除差名单,也不能松懈,而是要实事求是,因地施策,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化解矛盾,逐渐引导居民养成习惯,久久为功,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成效。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思成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