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派澄腔现江淮韵味 琵琶声声诉五娘苦悲 | 淮剧《赵五娘》走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我苏客户端讯 12月24日,2023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已接近尾声,由江苏省淮剧团带来的淮剧《赵五娘》走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演出正式开始前,由江苏文艺广播主持人子君进行了演出导赏,并邀请现场同学与江苏省淮剧团主创人员学习淮剧身段动作,有趣的互动拉近了同学们与戏曲的距离。
十年一剑,经典名作细打磨
淮剧《赵五娘》取材自元代戏曲家高明所著传奇《琵琶记》,是江苏省淮剧团的代表性剧目,讲述了陈留郡才子蔡伯喈,赴京高中,被迫入赘相府,时逢家乡大旱,父母饿死,蔡妻赵五娘恪尽孝道,撮土为坟,千里寻夫的故事。
此次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演出,江苏省淮剧团派出了由两朵梅花奖陈澄、陈明矿领衔的超强阵容,力图以原生态的江淮韵味打动青年观众。陈澄生在淮剧世家,其父母陈德林、黄素萍夫妇都是淮剧表演艺术家,《赵五娘》便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
陈德林、黄素萍演出《赵五娘》剧照
《赵五娘》这一剧目与陈澄也缘分颇深,上世纪80年代,12岁的陈澄随父母到上海参加星期日广播演唱会,便以一段《赵五娘·书房会》中的“苦命人坐书房”自由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为了顺利从父母手中接过《赵五娘》的接力棒,陈澄多年来勤学苦练,不断积累。
左起陈澄、陈德林、陈明矿、黄素萍一家
在艺术观念上,她博采众长,不仅继承了父辈在淮剧行腔润腔和塑造人物上的表演经验,还拜师昆曲表演艺术家胡锦芳,将昆曲表演程式灵活运用到淮剧表演中。“尽管我们淮剧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表演规范,但远远不及昆曲的规范程度,昆曲在表演上要更加饱满细腻”,陈澄表示自己从昆曲中吸收到很多艺术元素用于丰富自己的表演,其中就包括此次演出的《赵五娘》,“比如说在赵五娘在咬破手指描容别坟的时候,还有赵五娘拿着琵琶沿街卖唱的时候,就借鉴了一些昆曲表演上的身段动作”。
正是这种对艺术认真执着的态度,让“澄腔”成为了淮剧的一面旗帜。2023年,陈澄入选“新时代中国戏剧(旦行)领军人才”,实现了从“淮剧公主”到“领军人才”的艺术蜕变。
澄腔声声,精湛表演动人心
正如陈澄在演出开始前所言,“相信我们今天的表演一定能够打动你们,让你们喜欢上淮剧”,当她一气呵成演唱完《书房会》中长达180句的数板后,现场观众给予了雷鸣般的掌声,纷纷被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利落的澄腔打动。
这一段《书房会》在网上也广受青年观众喜爱,被亲切地称呼为“淮剧RAP”(淮剧说唱),对此,陈澄表示非常高兴能够以淮剧特殊的板式吸引到青年观众,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淮剧具有朴实的特性,生活气息很浓,台词上非常接地气,朗朗上口”。
谈及向初听者推荐的剧目,陈澄也如数家珍,“比如像《赵五娘·书房会》《祥林嫂·天问》这种演唱上张力比较强的剧目,还有像我们淮剧表演艺术家马秀英老师在《李翠莲》中一段‘大伯子强任他强’的唱段,在网上有很多年轻人喜欢”。
陈澄演出《祥林嫂·天问》剧照
线上线下,江淮韵味广弘扬
江苏省淮剧团数次参加“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代表剧目《小城》《小镇》《祥林嫂》多次登上高校舞台,此次携《赵五娘》共走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十所高校,所到之处无不受青年观众所喜爱。
多年来的高校巡演,也为淮剧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年轻观众,陈澄表示,“很多年轻戏迷都是通过‘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认识淮剧,爱上淮剧,开始走进剧场欣赏淮剧,成为淮剧的铁杆粉丝”。通过青年观众的口口相传,淮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除了走进校园为青年观众带来精彩的现场演出外,江苏省淮剧团也经常以各种线上方式加强与年轻人的沟通与交流。陈澄表示自己经常会在各种线上平台上与青年观众互动,通过评论区留言和私信等方式第一时间接收他们对表演的反馈,与他们交流。江苏省淮剧团青年演员唐晓云表示平时会通过中华淮剧抖音号直播和发布淮剧相关视频,去传播淮剧文化。
至此,2023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即将告一段落,多年来的巡演让不同剧种的戏曲人依托这个平台走进校园,也让越来越多的青年观众通过这个平台走进戏曲。传统戏曲跨越千年走到今天,以其绚丽多彩的艺术魅力滋养了无数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相信它也会在一代又一代青年观众的喜爱中走向未来。
传统戏曲与青春校园的对话仍将继续!2023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江苏文艺广播、新华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泰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江苏省淮剧团、南京市越剧团、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参与承办。
巡演日程安排